紅網永州站12月1日訊(通訊員 陳建軍 劉福華) 翻開湖南的版圖,在美麗的湘南山區,鑲嵌著一顆璀燦的明珠,綠色是她的旋律,生態是她的基調,靚麗是她的容顏。這裡空氣清新,群山聳峙,溪河縱橫,綠意盎然。她就是“全國四大示範林場、全國科技興林示範林場、全國國有林場十大標兵單位”—永州市金洞林場。沐浴黨的陽光雨露和改革開放的春風,跟隨偉大祖國母親的腳步,她已經走過了整整六十個春秋。六十年風雨兼程,六十年艱苦奮鬥,六十年勵精圖治,六十年春華秋實。當初的“小家碧玉”已成長為如今的“大家閨秀”。走在63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們能清晰地感受到青山綠水迸發的無窮活力,能深切體會地到一代代林場人用他們不屈不撓的創業精神,在大山裡在叢林間在秀水上,譜寫出了一曲曲“後發趕超、綠色崛起”的動人樂章.......
   一部風雨同舟的創業史
  “沒有住處搭草棚,沒有電燈點桐油,逢山開路靠雙手,遇水架橋風雨走”老一輩林場工人說起那段艱辛的歲月,臉上仍洋溢著動人的自豪。金洞林場始建於1954年,場部設在金洞鎮,因此得名“金洞林場”。計劃經濟時代,林場實行“場鄉合一”管理體制,下轄六鄉一鎮,6個分場2個工區,只有5名共產黨員和50多名林業工人。艱苦惡劣的自然條件沒有擋住創業者的雄心壯志,他們憑著一顆顆赤誠的心,一雙雙勤勞的手,全心全意撲在黨的林業事業上,團結帶領林區群眾幹事創業,到1975年累計營造杉木人工林20餘萬多畝,闊葉林14.5萬畝,楠竹5萬畝、經濟林3000多畝,讓昔日的荒山披上了綠妝,贏得了原零陵地區“消滅荒山第一場”的美譽,為日後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回看那段光榮歷史和艱辛歲月,他們“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精神,已然成為金洞的寶貴精神財富,激勵著新一代林場人不斷奮發前行。
  一幅綠色發展的崛起圖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1981年,金洞林場漸進收穫期,通過撫育間伐、分類經營,大力培育大徑材,林木總蓄積量達到200萬立方米以上,年均採伐杉原木10000立方米,年均收入600多萬元,逐漸過上了“紅火日子”。林場機構不斷健全,幹部職工隊伍穩步壯大,林區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大為改觀,文化、教育、衛生各項事業一步步走上快車道。然而好景不長,由於林業產品單一,受市場經濟的影響,木材行情一路低迷,林場發展一度舉步維艱。為擺脫困境,1999年,林場決策層反覆征求意見、層層開展調研,大刀闊斧地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全力攻剋“產品結構單一、基礎設施滯後、管理體制陳舊”頑疾,唱響“改革發展”進行曲:改革勞動人事、分配製度,實行幹部能上能下,職工能進能出,工資能高能低,徹底打破鐵飯碗;改革山林經營機制,統分結合,發展多種經營和家庭式林場,增加社會投入,提高經濟效益;深化產權制度改革,促進資產增值,充分吸收、借鑒外地先進經驗,提出“打綠色品牌,做山水文章,創生態效益”的經濟發展思路。一石激起千層浪,金洞人重新找回了自信,林場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2001年林場20萬畝工業原材料基地作為永州市十三大特色基地立項了;2002年僅用了53天就全面完成了總投資600萬元的“金洞漂流”規劃和建設;2003年與湖南嶽紙集團簽下了總投資2800萬元的5萬畝造紙工業原材料基地合作協議。產業結構調整給林場發展指明瞭方向,帶來了勃勃生機,林業的龍頭示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逐步形成以杉木為主的商品用材林、以馬尾松為主的工業原料林和以闊葉林為主的生態公益林三大樹種競相發展的產業化格局,金洞林場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春天”。
  一曲科學發展的奮進歌
  時間的腳步跨入新世紀的2006年,金洞林場乘著改革的春風,正揚帆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但他們沒有止步不前,林場黨委經過深思熟慮,決定組建金洞管理區,進一步打破體制管理上的“瓶頸”,多方努力終於開花結果,同年8月,經省委、省政府批准設立金洞管理區,保留金洞林場牌子,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管理體制。體制改革激活一池春水,解決了多年來制約金洞發展的“瓶頸”問題,逐步建立起一個政企分開、職能配套、權責對等、事權與財權統一、行政與司法相對獨立的“新金洞”。體制改革成功促進了林場的各項事業蒸蒸日上,林業、水電、旅游、礦產等四大支柱產業強勁發力:全場森林總蓄積達到28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90%以上,年產木材10萬立方米,年林業收入近5000萬元,“長江防護林、森林經營試點縣區、造林直補試點縣區、國家戰略儲備材基地、國家珍貴樹種基地”等項目均落戶金洞;全場在建和建成使用的大小電站33座,年發電量10億度,年創產值2億元以上;以金洞漂流為龍頭的生態旅游蓬勃發展,年接待游客6萬人次以上,帶動相關產業增加產值1000餘萬元;礦產資源得到合理、有序利用,石材、高嶺土開發起步良好;“一鄉一業”的特色種養業競相發展,“百草堂”萬畝藥材基地、“野豬豪豬”養殖基地、珍稀茶花培植基地,開創了“公司+基地+農戶”發展的新模式。林區基礎設施日新月異:近年來累計完成公路改造424公里,實現了鄉鄉通公路、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標;林區通訊信號實現全覆蓋,農村電網工程完成73個村,城網結構不斷完善;小農水項目共完成投資7000萬元,人畜安全飲水工程穩步推進,解決安全飲水人口2萬餘人;林場所有中小學危房基本得到了有效改造,“兩基”教育成果不斷鞏固;廣電“村村通工程”全面實施,全區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100%;以養老、失業、醫療三大保險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為主體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合率達到95%以上;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城鎮和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了22965元和6215元。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被譽為永州市乃至全省的“穩定綠洲”,陸續獲得“全國百佳國有林場、全國綠化達標單位、全國科技興林示範林場”等殊榮。
  一首和諧發展的進步詩
  從最初的白手起家到現在的繁榮發展,從最原始的破土開荒到現在的科學經營,從單一的“杉木”經濟到現在的產業齊頭併進。彈指一揮間,金洞林場已經走過了60載風雨歲月,看如今的“新金洞”,似一幅美麗的山水畫捲展現在我們面前。
  “林場的發展是一部艱苦創業的宏偉巨制、是一首同心同德的光榮史詩,更是一曲可歌可泣的華麗樂章”金洞管理區(金洞林場)黨委書記王小波豪情滿懷,擲地有聲。“我們要繼續堅持'生態立區、產業興區、開放活區、科教強區'的戰略不動搖,努力打造'魅力金洞、小康金洞、智慧金洞、幸福金洞'”!
  打開金洞的發展規劃,“新金洞”的美好形象躍然紙上:總投資3個多億的“木新”二級公路建設正如火如荼的進行,21條四級公路,9條鄉級公路,87條村級公路將構築起金洞林區的“大動脈、大循環、大交通”體系;保護和治理好穿城而過的金白河,構建起南北相通、東西相連的農田灌溉網絡和“十里畫廊”;利用豐富的山水資源,以金洞漂流為龍頭,以國家森林公園為依托,帶動生態旅游、紅色旅游,實現“大旅游、大公園、大生態”目標;以“創衛”為契機,全力推進金洞城區防洪大堤和沿江風光帶建設,建設鞏固好投資2400萬元的自動化垃圾處理場,提質改造城區安全飲用水工程,全面創建“文明衛生城區”,形成“商業、休閑、生活、產業”等功能區,把金洞打造成為獨具一格的“山水新城,人間勝境”
  憶往昔,激情蕩漾,展未來,信心倍增。8萬多名林場兒女正以艱苦創業的鬥志、昴揚進取的熱情、團結拼搏的幹勁,踏著“綠色引領、跨越趕超”的主旋律,齊力協力共同奔走在建設“魅力金洞、小康金洞、智慧金洞、幸福金洞”的大道上,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個“生態完備、事業進步、和諧穩定”的“新金洞”一定會玉立在我們的面前!  (原標題:永州市金洞林場成立60周年發展回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c20fcyoc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